八路军从这里踏上抗日征程
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,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有一扇不起眼的门,穿过深深的走廊,就是文家大院,也是红军前敌总部暨八路军总部旧址。7月10日,记者来到文家大院,这里的一砖一瓦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指挥部战斗的气息。
“曾听我父亲讲,红军队伍驻扎时,战士们帮村民挑水扫院,农忙时收割粮食,教娃娃识字;红军改编后,有些红军战士奔赴抗战前线时,把自己的子女委托给当地群众抚养。他们出征那天下着雨,乡亲们追着队伍送了好几里……这些事情,你们可要让后人记得啊!”文家后人文大爷向检察干警和记者回忆起那个血与火的年代。
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,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,主动提出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,八路军总部和第115师一部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完成改编誓师。红军临时使用文家大院作为总指挥部,朱德、彭德怀、任弼时、邓小平、刘伯承在这里生活工作,指挥红军主力作战,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2003年,红军前敌总部暨八路军总部旧址(文家大院)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旧址因保护措施不完善面临各种问题。泾阳县检察院在开展“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”(红色“寻保传”)专项活动中发现,文家大院藏在一片平房民居后,门外未设立引导标识。走进文家大院,检察官发现,当年朱德、任弼时等领导人留下的生活和工作器具未能进行有效保护,相关纪念设施不能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,影响红军故事及革命精神的传承。
“我们走访了文物保护部门,也多次与镇、村沟通,得知相关单位早已制定了旧址的保护方案,但旧址因产权复杂、行政机关职能交叉等问题,一直未获得有效保护。”检察官介绍,经过多方调查了解,文家大院属于私有财产,产权人至今仍在其中居住,保护措施不得当,旧址保护不到位。
文物保护是公共利益,但产权人也有合法权益。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?针对这些堵点难点问题,泾阳县检察院邀请文物专家及行政机关共同磋商,进一步梳理事实、厘清权责。
随后,泾阳县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,建议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,及时落实保护措施,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日常维护监管,做好红色革命故事的宣传工作。相关行政机关随即进行整改。另外,当地政府在文家大院附近打造了“云阳红色记忆展”红色教育基地,通过雕塑、照片及实物生动再现八路军奔赴抗战前线的革命历史。
2025年以来,泾阳县检察院常态化开展红色“寻保传”专项活动“回头看”。如今,红军前敌总部暨八路军总部旧址外标识牌指引清晰,昔日红军主力改编誓师的旧址旁修建了庄严肃穆的纪念广场,广场上“八路军从这里踏上抗日征程”标语高高矗立。
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,泾阳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,让承载着抗战记忆的文家大院得到保护,用法治力量捍卫红色文化根脉。期待检察机关持续深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法律监督,通过案件办理构建起更为坚实的司法保护防线,让革命历史遗迹焕发新的时代光彩。”回访时,泾阳县政协委员、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卫斌表示。
临走时,文大爷对检察官和记者说:“欢迎你们常来看看。这些文物都是当年抗战的宝贵记忆,永远不能忘,我们一定会保护好。”
抗战档案
陕西泾阳:
八路军抗日的出发点
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,中国工农红军南下关中进驻渭北地区,主要集中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一带,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云阳镇文家大院。
1937年8月底、9月初,八路军总部和第115师一部在云阳镇举行改编和抗日誓师动员大会,开赴抗日前线。
2003年,红军前敌总部暨八路军总部旧址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(来源:检察日报·要闻版 记者:闫晶晶 郝雪 视频:郭威 解煜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