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谐医患情 139 | 迟到一年的锦旗
阳光讯(记者 张伟)“谢谢敬医生!谢谢咱们医护团队!整整一年了,我母亲的状态维持得特别好!”近日,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心身病区,精神矍铄、自带书卷气的81岁李奶奶(化名)在家人陪伴下,将一面写有“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”的锦旗郑重递到副主任医师敬波及医护团队手中。这面迟到一年的锦旗,是时间与李奶奶身心状态共同检验的见证。
一场意外打击,八旬高工陷入“指令”困境
李奶奶年轻时是厂里的高工,退休后与瘫痪在床的老伴同住,生活平静。一年前,老邻居赵奶奶家有人猝然离世,她匆忙赶去吊唁却因误会闹了乌龙。一向严谨的她陷入深深自责,加之老邻居离世的冲击,导致情绪日渐消极。不久后,她开始“幻听”:时而听见赵奶奶约她买菜,时而有陌生男声指令她行动。
病情迅速进展,她成了旁人眼中“中邪”的老人:不分昼夜在屋内屋外走动,无故哭泣,夜眠差,常半夜惊醒大喊“抓小偷”;最严重时,竟趁保姆不备,听从“指令”从宝鸡徒步走到虢镇,家人报警后才找回。
初诊遇难题:沟通“破冰”与病因初探
“初见李奶奶时,她个头娇小、皮肤白皙,虽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书卷气,却面色憔悴、反应迟缓、表情淡漠。”敬波回忆。首次诊疗时,老人理解能力差、戒备心强,沟通困难。为建立信任,他放慢检查节奏,语言交流时辅以肢体动作,老人这才渐渐放下戒备。
专科检查发现,李奶奶幻觉妄想丰富,结合家属所述的走失经历及相关检查结果,初步诊断为“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”。药物治疗一周后,因症状改善不明显,家属带着她出院后尝试民间偏方,病情却持续加重。
团队攻坚:从“糊涂”到康复的28天
两周后,李奶奶再次入院,状态更差:“整个人糊里糊涂,生活无法自理,在家分不清方向、认不出家人,夜里乱翻东西、执意往外跑。”精神卫生科团队立即召开病例讨论会,最终制定方案:以科普宣教为基础,让家属理解病因、药物干预的必要性;同步配合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。
起初,家属因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愿配合,经反复沟通科普,终于认可诊疗方案。3周后,患者情况好转:老人能认出家人、记起部分往事,生活基本自理,夜里不再乱翻乱跑;又经过1周巩固治疗,康复至病前状态后出院。
锦旗寄深情:医者仁心守护“夕阳红”
如今,李奶奶每月复诊,状态稳定。家人感慨:“谢谢你们挽救了我们一家人!”
从“幻听指令”到清醒自理,从“糊涂走失”到精神矍铄,这面迟到一年却沉甸甸的锦旗,不仅是对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团队医术的肯定,更是敬波作为医者暖心守护“夕阳红”的温暖见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