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|肾功能正常,为何还要做肾动态显像
小王在体检中意外发现右肾积水,然而常规肾功能检查项目,如血肌酐、尿素氮等指标却显示一切正常。在这种情况下,医生却建议他进一步进行核医学肾小球滤过率(GFR)动态显像检查,这让小王和家人十分困惑:既然肾功能已经显示正常,为何还要额外进行检查?这种看似“多此一举”的检查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医学考量?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项检查的科学奥秘。
一、为什么肾功能指标正常,还需要做肾动态显像?
在了解为何要进行肾动态显像之前,我们首先需要明晰人体肾功能的评估机制。临床上,血肌酐、尿素氮等传统肾功能指标是评估肾脏健康的常用手段,它们反映的是双侧肾脏的整体功能状态。然而,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,这一特性使得肾脏在面对损伤时能够展现出惊人的“自我调节”。
正常情况下,人体的两个肾脏如同精密配合的“工作搭档”,它们分工协作,共同完成血液净化、废物排出等重要任务。当一侧肾脏出现积水问题时,积水会对肾脏组织造成压迫,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,导致该侧肾脏的工作效率下降,就像一台运转不畅的机器。此时,另一侧健康的肾脏会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工作负荷,通过增加自身的滤过功能,维持整体肾功能的稳定。在这种代偿机制的作用下,血液中的肌酐、尿素氮等指标可能并不会立即出现明显异常,从而掩盖了单侧肾脏的病变情况 。
肾动态显像则能有效弥补传统检查的不足。这项检查可以精确评估每侧肾脏的功能状态和血流灌注情况。它不仅能够发现早期细微的肾功能损伤,还能准确判断积水肾脏是否仍具备有效的滤过能力。这些关键信息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。例如,如果通过肾动态显像发现积水肾脏仍有一定功能,医生可能会优先选择保守治疗或采取保肾手术;而若积水肾脏功能已严重受损,可能就需要考虑更为激进的治疗措施。
表1:显像法测定各年龄组GFR的正常参考值(X±s,毫升/分) | ||||||||
年龄组 | 分肾 GFR | 总 GFR | ||||||
20岁~ | 57.9±9.0 | 115.9±16.5 | ||||||
30岁~ | 57.3±10.3 | 113.1±17.7 | ||||||
40岁~ | 55.3±8.5 | 110.5±11.1 | ||||||
>50岁 | 44.1±7.0 | 88.1±14.4 | ||||||
混合组 | 52.9±10.6 | 105.6±18.7 | ||||||
注:引自《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规范》(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) |
图1:核医学肾小球滤过率显像图
为了更直观地理解,我们以小王为例(图1)。小王两侧肾总的肾小球滤过率为108.2毫升/分,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。按照正常情况,两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应该大致相等,各为54.1毫升/分。但由于右肾积水,其肾功能受损,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35毫升/分。为了维持整体肾功能的正常,左肾不得不“加班加点”,肾小球滤过率代偿性增高 。这种细微的单侧肾功能变化,仅通过传统的肾功能指标是难以发现的,而肾动态显像却能将其清晰地呈现出来。
二、核医学肾动态显像的原理:给肾脏“拍动态电影”
肾动态显像借助放射性核素技术实现,堪称肾脏功能评估的“火眼金睛”。这项检查的原理类似于给肾脏“拍一部动态电影”,详细记录肾脏的工作过程。在检查过程中,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一种安全、半衰期短的放射性药物,如99mTc-DTPA。这种药物具有特殊的性质,它会随血液流经肾脏,并能够被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摄取、分泌,从而模拟人体正常代谢产物在肾脏内的运行路径。
图2:血流灌注相
图3:动态功能相
与此同时,使用SPECT(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)持续采集肾脏部位的放射性信号。SPECT就像一台超级摄像机,能够捕捉到放射性药物在肾脏内的摄取、浓聚、排泄等各个环节的动态变化,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直观的动态影像和数据曲线。血流灌注相(图2),主要反映肾脏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床的血流情况。动态功能相(图3),反映了肾脏排泄的过程。最后通过对影像中肾脏显影时间、放射性分布强度及排泄速度等信息进行专业分析,医生可以精确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(GFR)。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的“金标准”,它能够量化肾脏单位时间内滤过血液的能力,同时还能准确评估分侧肾脏的功能。这种精准的评估对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、判断疾病进展以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。
三、检查前、中、后注意事项
(一) 检查前
检查前三天停用各种利尿剂,前二天不能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。
检查前30分钟饮水300~500毫升,上机检查前排空膀胱。
(二) 检查中
检查全程约20-30分钟,需平卧在检查床上保持静止,避免影响图像质量。
注射药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,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热感,属正常现象。
(三) 检查后
放射性药物代谢快,检查后多喝水可加速药物排出体外。
无需特殊隔离,正常生活不受影响,对周围人无辐射风险。
四、哪些情况需要做肾动态显像?
(一)肾功能评估
对于急慢性肾病患者,如肾炎、肾衰竭等,肾动态显像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分肾功能。通过评估两侧肾脏各自的滤过能力和血流灌注情况,医生可以更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,监测疾病进展,评估治疗效果。
(二)尿路梗阻诊断
肾动态显像在诊断尿路梗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它可以明确肾积水、输尿管狭窄等原因导致的尿液排泄异常,帮助医生确定梗阻的部位、程度以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,为后续的手术或其他治疗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。
(三)肾移植监测
对于接受肾移植的患者,肾动态显像能够实时评估移植肾的血流和功能状态,及时排查排斥反应或并发症。通过定期检查,医生可以密切关注移植肾的健康状况,调整治疗方案,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(四)高血压、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
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是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。在疾病早期,肾功能可能仅有细微损伤,传统检查难以发现。肾动态显像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亚临床阶段的肾功能损伤,有助于早期干预,延缓肾脏疾病的发展。
(五)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
对于存在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,如独肾、马蹄肾等情况的患者,肾动态显像可以准确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,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。
总之,核医学肾动态显像就像肾脏的“健康侦察兵”,凭借其精准的检测能力,能够发现传统检查无法捕捉的细微问题。如果医生建议进行这项检查,不必过度担忧。它不仅安全无创,还能为精准诊疗提供关键线索,在守护肾脏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通过这项检查,我们能够更早、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健康状况,为及时有效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,让我们的肾脏能够持续、健康地为身体保驾护航。
作者:郑国栋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需诊疗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