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严惩”到“善治” 岳塘区法院全方位构建刑事审判新格局
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佳俊 通讯员 易文华 刘倩 湘潭报道
国徽高悬,法槌起落间,正义的锋芒与司法的温度在这里交织。日前,在岳塘区法院刑事巡回法庭上,一起涉嫌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的庭审正在进行,旁听席上两百余名高校师生神情专注,不时提笔记录。这不仅是司法审判的现场,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。
近年来,岳塘区法院立足刑事审判职能,聚焦“惩”与“治”的深度融合,探索出一条“惩治结合、标本兼治”的司法实践路径,为法治湘潭、平安湘潭建设注入强劲司法动能。
“雷霆出击” 筑牢惩治犯罪防线
翻开岳塘区法院的刑事审判卷宗,专项行动的凌厉攻势跃然纸上。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中,依法严惩涉恶犯罪35人;在“利剑护蕾”专项行动中,零容忍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44人,并建立案后回访、心理疏导与司法救助联动机制,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权益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,依法审结案件436件,追赃挽损成效显著;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,严厉打击假冒“宾之郎”“湘潭电机”等商标侵权案件25件,并审结非法集资犯罪案36件,有效防范区域金融风险。
数据背后,是法官们对每一起案件的深耕细作。
走访企业。
对省级以上挂牌督办案件,岳塘区法院建立“专班+联动”机制,整合多方力量。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李某某职务侵占案中,岳塘区法院通过省高院指导、市中院督导,多次会商审理方案,最终以扎实证据链和充分释法说理实现被告人服判息诉。此类案件的高效审结,展现了法院在重大复杂案件中的协调能力和专业水平。
“每笔执行款的到账,都是司法公信力的具象化呈现。”岳塘区法院通过加强刑事审判“审执”衔接工作和跨部门协同工作,实现被告人收监执行到位率超99%,违法所得、财产刑执行到位金额4.93亿余元,极大地深化了刑事审判效果。
法治宣讲现场。
“多管齐下” 深耕社会治理路径
“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从我的案例中吸取教训,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。我明白,言语的道歉永远无法弥补我所犯下的罪行……”一起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在湖南科技大学内公开审理,在最后陈述时,同为大学生的被告人李某哽咽地忏悔。
近年来,岳塘区法院将庭审搬进校园、把学生请进法院,开展 “情景式”“沉浸式” 普法20余场,通过剖析身边反面典型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。
2024年,某企业连续发生三起情况类似的案件。法官在案卷中敏锐发现该企业在过磅、卸货监管中存在管理漏洞,随即发出司法建议。企业根据建议加强了人员培训及监管,避免了更大的损失。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,岳塘区法院巧用司法建议这一有力工具,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重大经营风险,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质增效。
“娭毑,这是我们结合实践案例编撰的防诈骗宣传手册,您有时间多看看。高回报投资、非正规平台炒股等,这些都是不能相信的。”岳塘区法院走进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,并给爷爷奶奶们送上了“法治大礼包”。
在基层治理前沿,“联动协调”机制持续发力。岳塘区法院全体干警与辖区各街道、社区(村)开展联点共建行动,通过上门讲解、电话问询以及 “送法六进”“三官一律进社区” 等方式,提升居民安全防范意识,赢得广大群众赞誉。
“三效合一” 奏响法治和谐乐章
“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,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刑事法官最基本的政治品格。”岳塘区法院始终将政治效果作为统领,主动向市委、区委汇报扫黑除恶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工作,汇报重大案件52件,确保刑事审判这一“刀把子”始终牢牢握在党和人民手中。
同时,岳塘区法院持续强化对 “四类案件” 的监管,落实 “阅核制” 改革,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和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,积极运用最高人民法院 “案例库”“法答网” 信息化平台,加强类案检索和案例援引工作,并会同检察机关平衡类案处理尺度,建立类案数据库。
近三年,岳塘区法院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判委员会会议45次,推动183件刑事 “繁案” 裁判精准得当;2024年一审刑事案件发改率同比下降55.3%,且无一件一年以上未结案件,办案质效显著提升,刑事审判法律效果得以深化。
庭审现场。
在社会效果方面,岳塘区法院注重法理情相结合,持续深化个案公正裁判引领,不仅依法惩治犯罪,更将 “法言法语” 转化为群众易懂的价值导向。
岳塘区法院在审理一起网络不实言论引发的侮辱、诽谤罪自诉案件时,考虑到双方系在校师生关系且案件社会关注度高,岳塘区法院多次融情于理组织协调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,社会反响良好,起到了教育和警示作用。在审理被告人患有疾病的案件中,及时汇报区委政法委,协调公安机关、检察机关、看守所等部门,依法适时决定取保就医,彰显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,实现了司法力度与温度的有机融合。
这些案例是岳塘区法院做实刑事审判“三个效果”有机统一,做深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的一个缩影,也是“惩治融合”的生动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