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种腰病不能静养
腰部是一个相对不易发生外伤的部位,躯体急性伤痛多数都发生在四肢,因此不管是对慢性劳损再保养,还是对急性损伤的治疗上,腰部都是一个相对容易忽略的部位。养成科学正确有效的锻炼方式,才能更好地促进腰部健康。
日常生活注意事项
1.睡卧硬板床,坐硬板凳,避免床垫过软或者软沙发,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。
2.注意腰部保暖,尽量不要受寒。
3.白天间断佩戴腰围(吃饭和睡觉可不戴),有利于腰椎的恢复。
4.不要做直腿弯腰又用力的动作(如拖地板),注意劳动姿势,避免长时间弯腰和过度负重,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。
5.急性期发作时尽量卧床休息,疼痛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,不要过于劳累,以免加重疼痛。
6.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防止腰腿受凉,防止过度劳累。
7.日常生活中进行功能锻炼时,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,做自己能做到的,不能强求,以免发生扭伤。
8.在提重物时注意不要直腿弯腰,可以先慢慢屈膝屈髋蹲下,待拿起重物后再进行缓慢起立。
9.晨起时突然坐起会伤了腰部,睡醒后应先侧身,再用胳膊支撑上身起床。
10.日常生活中注意正确的姿势,如坐如钟,站如松,走路时要抬头挺胸,勿弯腰驼背。
有种腰病不能静养
脊柱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主要侵犯脊柱和髋关节,常表现为无诱因的腰背疼,好发于青壮年男性。目前,脊柱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,多数认为与遗传、感染、环境刺激有一定相关性。
由于脊柱存在局部炎症,如果患者长时间不活动,炎症物质便会在同一部分渗出蓄积,加重肿胀疼痛感。因此,脊柱关节炎的最大特点就是“越休息腰越疼”,特别是下腰部或坐骨。
早期脊柱关节炎的症状十分隐匿,腰背痛常在可承受范围内,且活动后减轻,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,还有不少人误以为是腰肌劳损了。
但腰肌劳损多见于中老年人或长期从事背部体力劳动、伏案人群,疼痛集中在腰部,表现为“越活动腰越痛”,休息、平卧或按摩便可缓解,与脊柱关节炎恰恰相反。
脊柱关节炎的4个特殊症状
由于症状难察觉、难辨别,脊柱关节炎的诊断周期往往较长,易被延误诊断。但这不代表我们拿炎性背痛没办法,有些基本征兆还是能帮助判断的,比如发病年龄小于40岁;活动后好转,休息时加重;夜间痛等。
如果出现以下4个表现,就要警惕:
1.腰痛,夜间和清晨比较明显;
2.腰僵腰无力,活动后缓解;
3.筋腱疼痛,或者是膝关节发炎有积液;
4.屁股、大腿根酸痛感。
脊柱关节炎很容易被误诊为腰突或腰肌劳损,一旦出现上述症状, 就应尽快到风湿免疫科就诊。
锻炼腰部肌肉记住“五字诀”
锻炼肌肉一定要先了解肌肉的特点,腰部肌肉具有缺少爆发力、易劳损、易受伤等特点,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采用高强度、高密度、高压式的锻炼方式。大家锻炼腰部肌肉可以记住 “五字诀”:慢、静、小、休、连。
慢 就是在专门针对腰部肌肉的锻炼过程中,动作一定要慢下来,在做缓慢旋转、屈曲等动作时可以对腰部肌肉进行更好的刺激,同时可以避免爆发式运动对肌肉的强刺激。
静 就是静态动作锻炼,以腰部锻炼常见的“五点支撑”“小燕飞”为例,其动作精髓就在于达到腰部刺激姿势后的静止动作,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维持5至15秒,以达到充分刺激。
小 就是“范围小”,腰部肌肉刺激动作不追求动作的过分夸张,在达到姿势极限时,肌肉过分牵拉,容易对肌肉造成损伤。且过分的牵张容易失去肌肉的保护作用,增加其他稳定结构的受损风险,小范围浮动可以在安全范围内有效刺激肌肉。要遵循“量小”原则,腰部锻炼不易追求单次的过量刺激,以每天维持小量刺激为宜。
休 就是时刻牢记腰部肌肉都是“宝贝儿”——累不得、伤不起,经过一个锻炼周期后,一定要让腰部肌肉得到彻底放松,再进行下一个周期,切忌急躁心态和盲目运动。
连 就是腰部肌肉锻炼要进行“持久战”,建议每天都要对腰部肌肉进行刺激,即使是很小量的刺激,对腰部肌肉的活性保持也具有重要意义,要持之以恒,循序渐进。
以临床康复锻炼为例,患者臀部离开床面腰部即开始发力,就具有一定效果。臀部起落过程一定要慢,体现腰部肌肉的控制力,抬到发力高度后静止5至15秒,过程中动作一定要小,每天锻炼次数不建议超过30次,建议两次锻炼之间有充分的休息过程,如果没有特殊情况,建议每天进行锻炼,这样对腰部会产生持续性刺激。
当今,人们工作压力比较大,很多人锻炼方式都是“突击式”的,难以保持连续性,尤其是就医后,痛下决心,恨不得当天就把腰练得跟铁桶一样,这种方式对于腰部肌肉来说反而是有害的。因此,不宜“突击式”锻炼。
每天一颗水煮蛋,会影响肝脏和血管?
“老得慢”的人,基本都爱吃这种食物
老年人经常喝小米粥,用不了多久,身体会出现4个改善!
编辑 :雪娇
审核:乔惠琳
统筹:李佳
商务合作:13329518266、17597366160
邮箱:lnrb100@sina.com
版权声明: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属原创作者。